8月3日和8月6日,新聞聯播兩次報道生產性服務業相關新聞。8月6日,國務院印發《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》。中央媒體對幾天內兩次報道生產性服務業相關新聞,應該引起業界重視。宏觀上,中央媒體重復報道,可能暗示了管理層認為,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為穩增長重要一極。
早在今年5月,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部署了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多項舉措,提出依靠市場機制和創新驅動,重點發展研發設計、商務服務、市場營銷、售后服務等服務業。
《指導意見》強調,要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,引導企業進一步打破“大而全”、“小而全”的格局,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業務,向價值鏈高端延伸,促進我國產業逐步由生產制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:一是鼓勵企業向產業價值鏈高端發展;二是推進農業生產和工業制造現代化;三是加快生產制造與信息技術服務融合。
《指導意見》圈定現階段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重點行業:研發設計、第三方物流、融資租賃、信息技術服務、節能環保服務、檢驗檢測認證、電子商務、商務咨詢、服務外包、售后服務、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。
《指導意見》要求,要著力從深化改革開放、完善財稅政策、強化金融創新、有效供給土地、健全價格機制和加強基礎工作等方面,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,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。
接下來,國家發改委還有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。
發改委的表態以及《指導意見》的公布,均是對5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的落實,也是定向微刺激的組成部分。
資料顯示,生產性服務業這一概念自上世紀70年代被學術界提出以來,一直在演化;其基本定義是指,從企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分離和獨立發展起來的,主要為生產經營主體而非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的服務,其本質上是一種中間投入。
據發改委數據,今年上半年,我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2.54萬億元,增長8%,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6.6%,同比提高1.3個百分點,服務業新增企業數量占新登記企業總數的78.1%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已經連續6個季度超過GDP和二產的增速。除了生產性服務業以外,還包括生活性服務業,對于整個服務業,今后政府都將大力支持發展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聞聯播提到“生產性服務的天地,囊括了金融業、物流業、信息服務業、商務服務業等。數據顯示,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已達50%以上,而我國這一比重僅為15%,增長潛力巨大。”按照這個范圍劃分,創業投資也屬于生產性服務業。那么,就以一個繞口令結束本文:屬于生產性服務業的創業投資,以后也要多投資和關注生產性服務業項目。
(高創投公司)